010-53350082

培训管理办公室

Announcement Center

首页 > 培训管理办公室

跆拳道

发布日期:2021-05-11




跆拳道始源于花郎道,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

1988年汉城夏季奥运会上,跆拳道作为表演项目首次亮相。

1992年再次作为表演项目出现在巴塞罗那。

1995年我国正式开始有跆拳道国家队。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没有表演项目,但在之后的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跆拳道正式进入奥运会竞赛项目至今已经亮相了五届奥运会。

2000年悉尼奥运会,陈中获得了女子67公斤以上级的******。

2004年雅典奥运会,陈中卫冕成功,罗微摘得女子67公斤级******。

2008年北京奥运吴静钰获得******。

迄今为止中国跆拳道在历届奥运舞台上已经获得11枚奖牌、同时也是我国的奥运优势项目。

跆拳道练习者遍布******200多个国家,约8000万人,这项运动已经成为******上************的运动项目之一,由五大洲跆拳道联盟管理(非洲、亚洲、欧洲、泛美、大洋洲)。

跆拳道以锻炼人的意志与体魄而******,这是一项完全同现代人体育锻炼相符合的运动。跆拳道自传入我国就得到了广泛地传播,是一种文化的象征。

跆拳道不仅是奥运会正式竞技体育运动比赛项目之一,也是全国各大重点大学、重点高中、重点小学体育特长生单招、点招、特招运动项目。

对跆拳道这项运动进行分析会发现,这种运动对于提升大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水平方面有着非常不错的条件,跆拳道运动对于大学生年龄及心理发育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对于高校的体育发展来说,跆拳道运动是同学习任务相符合的。调查可知,大学生对于这项运动自身的表演性与功能性非常感兴趣。在进行跆拳道课的过程中,课堂的气氛总是能够达到一种高超,对于学生的积极性也是一种提升。

我国开始跆拳道运动的时间相比其他国家要晚一些,但是所取得的成绩却是惊人的,并成绩提升的速率也是非常快的,短短的几年时间就能够同跆拳道强国进行比赛,由此可以看出,跆拳道运动能够实现在我国的良性传播和发展,但是想要国内跆拳道运动实现领军人物,那么在高校中开展跆拳道运动就是必要因素了,为此,日后的高校课程改革中应该将跆拳道这项运动加进大学体育课程的教改当中。

恰逢国家大力推进《体教融合》新政之计,这项古老有现代的体育运动又一次展示出它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中国国家培训网终身教育平台体育教育板块首批收录了包括跆拳道运动等7个体育项目,志在服务于国家人才强国战略。


中国国家培训网是经原国家人事部批准建立的*********培训专业网,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信息中心负责业务指导。并在北京设立全国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技能培训项目管理办公室。项目管理办公室下设:项目服务中心、项目推广部、网络技术部、教务管理中心(教学管理处、教材管理处、教师管理处、学员资审处)、教学质量评估中心、考试管理中心、就业指导中心、财务部、人事行政部等常设办公机构。具体负责中国国家培训网的民族传统体育系列岗位指导员资格培训。


跆拳道教学指导员培训对象:

1、普通高等院校民传体育专业学生

2、体育院校体育专业学生

3、体育俱乐部、培训机构教练员、学员

4、专科院校体育社团学生


相关政策说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章第八条之规定,实施职业教育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同国家制定的职业分类和职业等级标准相适应,实行学历证书、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国家实行劳动者在就业前或者上岗前接受必要的职业教育的制度。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大力推行劳动预备制度,严格执行就业准入制度。

属于国家规定实行就业准入控制的职业(工种),必须从取得相应学历证书或职业培训合格证书并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中录用;

属于一般职业(工种),必须从取得相应的职业学校学历证书、职业培训合格证书的人员中优先录用。

用人单位招收录用人才,必须从取得相应学历证书、职业岗位合格证书并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中录用。

劳动保障、人事等部门要加大对就业准入制度执行情况的监察力度。加强监督管理,对违反规定,随意招收未经职业教育或培训人员就业的要责其纠正并给予处罚。


我国自2018年5月后开始证书制度改革,把职业资格证书由专业技能等级证书所替代,国家政府监督,由用人单位和相关社会组织开展专业技能等级认定,颁发专业技能等级证书。取消职业资格证书,国家出台相关的专业技能等级证书来弥补相关人才聘用评价问题。

参加培训并考核合格者,颁发中国国家培训网《岗位技能培训证书》。根据《职业教育法》规定,该证书可以作为学员的从业凭证;该证书带有防伪标识,其序列号为******号码,全国通用,是求职、任职、单位录用的重要依据之一,可在中国国家培训网官网进行查询。







启航飞(北京)体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14005622号
扫码关注公众号
赛事报名